Kaiyun·官方网站-(引领中国科技平台)

差距太大?神舟十九号返航只开1个主伞降落为何美国飞船开4个伞_KAIYUN

服务热线:

18530843555

Kaiyun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直升机制造企业

平台积极拓展新能源飞行器领域,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行业新闻

差距太大?神舟十九号返航只开1个主伞降落为何美国飞船开4个伞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5-05-01 05:32

  Kaiyun入口网址

差距太大?神舟十九号返航只开1个主伞降落为何美国飞船开4个伞(图1)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今年的4月30号,这是一个值的国人骄傲的日子,神舟十九号在历经半年的任务后,终于凯旋归来。

  从央视公布的画面中,我们也看到这场惊险的“返航”。特别是飞船降落最后10公里,引导伞、减速伞依次打开,最终主伞宛若一朵绚丽的烟花,绽放在东风着陆场的上空。

  但有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巨大的降落舱只有一个主伞,而美国载人龙飞船足足有4个伞。

  中国只开1个主伞降落,为什么美国飞船同时开4个伞?难道我们的技术真不如美国?

  大家最先注意到的,是中美飞船在降落时的伞数量差异:中国神舟十九号只使用一个主伞,美国的“龙”飞船却配备了四个主伞。

  这种差别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是因为技术不够成熟才只用一个伞,但事实上,伞的数量背后是一个很基本却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飞船的重量。

  中国神舟飞船的返回舱重量大约在3吨左右,而美国的“龙”飞船重达10吨,早期的“阿波罗”飞船更是接近17吨。

  这么大的体量在返回地球时带来的下落冲击力也相应更强,如果只用一个伞,减速效果根本不够,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失控或坠毁。为了安全,美国设计团队只能增加降落伞数量,分散冲力。

  中国不是没有试过“群伞降落”的方案,早在2020年,新一代载人飞船进行实验时,科研人员就为它设计了三主伞并行打开的系统。

  当时因为飞船整体比神舟系列重一倍以上,用单个伞确实无法满足降速要求。但实验结果也显示伞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更安全,多个伞打开时容易因风速、绳索摆动等原因发生缠绕,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失稳,影响飞船姿态。

  在这点上,中国工程师的选择是稳妥而理性的,他们分析发现,对于神舟这类中等体量的飞船,用一个主伞加一个备用伞就足够应对着陆冲击。

  在已有成熟三级开伞系统(引导伞、减速伞、主伞)配合下,飞船可以实现平稳降速,最终控制在每秒7至8米的速度着陆。这个速度,结合着陆时点火的反推装置,足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这个差异体现的不是谁“更先进”,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设计逻辑。美国飞船体积大、任务载荷重,所以必须靠多个伞来增加稳定性。

  中国飞船体积小、重心集中,反而适合单伞系统。说到底,飞船不是越重越好,伞也不是越多越安全,合理搭配才是关键。

  就个人看法而言,我认为这种差异不能简单地看成技术高低的比较。中国航天在有限资源下寻求最优解的能力,更值得被关注。

  神舟十九号安全返航的过程里,有一个关键环节被不少人忽略了,那就是它的“落地方式”。中国的飞船一向选择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着陆,而美国的“龙”飞船则是降落在大西洋或墨西哥湾的海面上。

  内蒙古的着陆场地势平坦、空旷,人烟稀少,非常适合大型飞行器实施陆地回收。每当返回舱下降到离地还有一米左右的距离时,舱体下方会点火启动四个反推发动机,对落地的最后冲击进行缓冲。

  这个装置就像飞船的“最后一脚刹车”,在不需要大规模装备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航天员落地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美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的飞船多半选择在海面上溅落。这种方式省去了陆地冲击带来的难题,但海面风浪不定,海流方向复杂。

  在飞船伞降的过程中,如果只有一两个降落伞,很可能会因为风速不稳导致飞船姿态失控,美国不得不在飞船上配备四个降落伞,以保证飞船在海上缓慢、平衡地接触水面。

  早年间美国“自由钟7号”飞船就曾因舱门提前打开,导致海水灌入,险些酿成悲剧。更麻烦的是,海上搜救涉及船只、飞机、定位等多部门协调,稍有延误就可能耽误救援,增加风险。

  从技术角度看,中国并不是不能做海上回收,而是根据自身国情和技术路径,选择了最可靠、最可控的方案。

  陆地着陆虽然冲击略大,但配合反推装置、精准导航和成熟的地面搜救系统,整个流程效率极高,几乎可以实现“定点着陆”。

  中国的神舟系列飞船早已设计了三级开伞系统,分别是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外加一套备用主伞。这种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并不是“凑合”,反而非常科学。

  飞船在穿越大气层后,速度仍然很快,等高度下降到约10公里时,引导伞会最先打开,用于调整姿态和方向。

  这之后,减速伞被迅速拉出,把飞船的下降速度从接近180米每秒,拉到相对缓和的状态。

  最后主伞才登场,展开后将速度降至大约每秒7至8米的安全范围。等返回舱离地还有一米时,四个反推发动机会同时点火,把那一瞬间的冲击再削减一层。

  可能有人会说,美国飞船用了四个主伞,容错率高,中国只靠一个万一打不开怎么办?

  但实际上,神舟飞船并不是没有“备胎”,而是把它藏了起来。除了正常工作的主伞系统外,飞船还有一套备用主伞,一旦主伞未能正常开启,备用伞会立即介入。

  神舟十九号飞船在完成任务后,绕地球飞行几圈,仅用了约8小时就返回地球,整个过程顺畅又高效。

  这种快速再入模式对导航精度、飞行姿态控制、大气层再入角度等要求都非常高,一旦角度稍微偏差,就可能造成飞船烧毁或者反弹出大气层,难度不亚于一次精准投篮。能做到这一点,本身就是对中国航天控制技术的一次大考。

  而且中国还在积极推进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比如“昊龙”运货航天飞机。这种飞行器能在完成任务后重复使用,不仅节省成本,还可以大大缩短航天任务的准备周期。

  以前美国因为航天飞机维护成本高、风险大,最终选择全部退役。而中国的做法则是吸取教训、针对性改良,力求在“可复用”这个方向上找到更稳妥的路径。

  美国在这方面也有进展,比如无人X-37B飞行器,其实已经接近载人航天飞机的形态。但目前来看,它依旧属于军事或实验性质,而中国的方向更明确,目标是服务载人航天、空间站补给等实际任务。

  中国神舟十九号用一个主伞成功返航,并非因为资源有限,而是基于对自身飞船性能、着陆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的精准把控。这背后,是中国航天几十年不断积累与提升的成果。

  如今,中国不再是追赶者,而是有能力制定标准的航天大国。我们不必去复制别国的路径,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航天之路。而这条路,走得踏实、稳当,也越来越宽。

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产品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530843555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71386969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