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周先生
手机:15713869690
电话:18530843555
邮箱:417307458@qq.com
地址: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紫荆路街道新兴路与S237交叉口向东500米
听!航空文物讲故事
博物馆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或是千百年岁月的古籍文物。然而那些珍藏于各厂所的“镇馆之宝”,或许和大众想象的截然不同——它们或许是泛黄的设计图纸、斑驳的初代零件,抑或是功勋战机的残翼、手写试验记录的笔迹——它们不仅是时光的凝固,更是
进入中国航空工业洪都设计大楼,可以看到展柜里有一封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嘉勉信,信中写道:“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毛泽东主席在得知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首飞成功的消息后,于当年8月1日亲笔签署的给洪都全体职工的嘉勉信。这封意义非凡的嘉勉信,见证了新中国航空工业蹒跚起步,不断突破创新,实现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从望尘莫及、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的历史性跨越。2024年7月3日,在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首飞、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嘉勉信70周年之际,一块镌刻着毛主席亲笔嘉勉信全文的“初心石”在洪都揭幕,激励着广大航空人牢记嘱托,坚守初心,感恩奋进,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AG600机头工程物理样机于2012年10月完成验收。同年,它参加第九届中国航展,这也是AG600在航展上的初次亮相。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通飞华南AG600总装厂房,登上机头前舱参观,关切询问了这架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相关情况,并为AG600研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1982年4月,新歼(歼10飞机)总体方案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总设计师宋文骢在会上汇报了两个新歼设计方案,并重点讲解了鸭式布局的应用状况和选择理由。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他灵机一动当场将带来演示的有机玻璃模型从底座上拔下来往投影仪前一放,仅有十几厘米长的小模型,瞬间变成了一架具有时代感的战机。鸭式布局方案在这次会议上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认可。最终促成“十号工程”扎根成都,成就了“猛龙”歼10翱翔蓝天,成为守护国家利益的“空中长城”。
1953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成立。空军工程系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同年11月开始建设FL-5风洞。经过一年的建设、安装、调试,FL-5风洞试车成功。这一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1.5米量级低速风洞正式落成。1955年1月8日,在空气动力学实验楼召开了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气动院前身)开幕典礼,一块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开幕纪念”的石碑,现在还嵌镶在气动院FL-5风洞入口处的墙壁上。
这组场景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创立时的模拟复原场景。制图桌是设计人员精心设计的专用产品,不仅可以放书籍、绘图工具,图板还可以平放或者竖起来。制图桌的设计形式一直沿用了30多年,直到微型计算机出现以后才退出历史舞台。
直9武装直升机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武装直升机,其成功研制不仅填补我国国产武器的一项空白,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也为中国直升机工业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作为专用武装直升机,机弹兼容是设计的关键,也是科研人员必须攻克的难题。1989年,直9先后进行了首次无控导弹发射、升空发射导弹试验和导弹打靶试验等。试验一度遭遇挫折,然而航空人没有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却步。他们锁定目标,开始机弹相容技术攻关,历经一千多天的努力,1991年12月,直9在空中靶试中8发7中。这一优异的成绩宣告了直9的研制成功,该头盔为飞行员当时使用的头盔。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飞院展览馆至今还珍藏着一台上世纪60至80年代使用过的手摇式计算机。“飞豹”飞机研制初期,由于缺少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软件,每每出现大量计算工作,一个专业室里需要靠轮流操作一台手摇式计算机来解决。由于计算量大,许多设计人员时常需要昼夜连续工作。在条件艰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这位“国产牌英雄”在助力“飞豹”早日振翅向战而飞发挥了巨大作用。当这台被无数前辈使用过的手摇式计算机,化身“航空文化”展现在众人眼前时,岁月的磨损饱含着航空人的初心,诉说着一段奋斗者的往事。
这台1952年生产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锥管螺纹车床,于1960年调入中航西飞使用,作为当时企业内唯一能加工1/8和3/4英寸锥管螺纹的设备,曾在中航西飞的生产线上承担着关键的加工任务。随着制造技术的升级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设备的引入使用,这台老机床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作为工业遗产被保留下来。从安装调试到退役淘汰,锥管螺纹车床记录了中航西飞生产加工能力向自动化、智能化不断跃迁的进程,也是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生产到自主研发的历史见证。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试飞中心功勋园内,一架红色的试验机身姿挺拔、迎风矗立,格外引人注意,这就是由试飞中心自主研制和试飞的我国第一架变稳飞机——BW-1变稳机。空中飞行模拟技术是世界航空界公认的尖端技术。变稳飞机可以在空中模拟其他飞机的各种状态,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空中魔术师”。它可以发现其他飞机自身在设计上的缺陷,对新型飞机的研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飞中心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变稳飞机,共研制和试飞了2架试验机,它们所采用的响应反馈和模型跟踪“变稳”技术也是当时其他电传系统所不具备的,体现了我国飞控技术的重大进步,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距离震中映秀镇仅70多公里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飞震感强烈。5月13日凌晨,成飞武装部接到四川省预备役指挥部的紧急命令,立即组织民兵预备役应急分队赴都江堰市参加抗灾抢险。时任武装部办公室主任陈守勇主动请缨,率领26位预备役战士踏上了灾区抢险的征程,先后参加了都江堰灌口镇解放社区的搜救和24小时勤务、都江堰抗震指挥部执勤、幸福家园灾民临时安置现场和温馨家园灾民安置现场的勤务任务以及失事直升机的搜救工作,前后在灾区坚守99天,圆满完成了所有搜救和勤务任务。这件文物就是当时成飞预备役连队战士前往灾区执勤期间佩戴的钢盔,现珍藏在成飞档案馆。
直5直升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20世纪50年代按照苏联米-4直升机图纸试制的单旋翼活塞式多用途直升机,也是新中国研制生产的第一型直升机。研制期间代号“旋风25”,后命名直5直升机,于1958年12月14日在哈尔滨首飞成功,1963年12月批产,曾应用于军事演习、科研试验、运送伤员、地质勘探、监视火情等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多个领域。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有2架直5伴随,周恩来总理也曾多次乘坐直5视察全国各地。该机型于1979年停产,其间共生产基本型、客机型、农林型、救生型和航测型545架。其中,援外87架。直5的试制成功,实现了中国直升机工业从无到有的跨越,也为中国直升机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965年前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规划总院总图专业工程师汪海在贵州选址登山时偶然发现这根长棍,并进行“加工改造”成为拐杖。后来汪海带着这根拐杖爬高山、钻山洞,穿山沟,先后完成011基地、012基地等多个基地选址工作,有时也可以充当打蛇的武器。上刻有“万水千山只等闲”诗句及赴黔、贵等地参与“三线建设”的时间。
40多年前,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一群从事航空附件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在一没有国家拨款,二没有研制经验的条件下,硬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报国赤诚,在简陋的试验室里土法上马,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的第一代“空中加油”吊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空中加油是衡量现代空战能力重要标志之一,战机经过空中加油后,航程、留空时间及活动空间成倍增加,为掌握空中作战的主动权打下基础。
这些陈列在航空厂所角落或展柜中的物件,或许没有青铜器的厚重,也没有书画的雅致。但它们承载的,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仿制”到“自主创新”的每一次“突围”,是无数航空人“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铮铮誓言。
- 上一篇:一架“无人机”飞出低空新天地
- 下一篇:暂无
-
2025-05-20听!航空文物讲故事
-
2025-05-20一架“无人机”飞出低空新天地
-
2025-05-20【理响中国·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架“无人机”飞出低空新天地
-
2025-05-20宁波前湾新区空天产业链上加速
-
2025-05-19中超控股(002471)5月19日14点36分触及涨停板
-
2025-05-18好好快啊哈哈 MBA智库
-
2025-05-182024年直升机零部件相关项目建议书
-
2025-05-18水果奶奶开奖记录 - 水果奶奶开奖记录官方老版本下载V